前沿研究成果推送(一):音乐训练对4-5岁幼儿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0-06-28 浏览次数: 222

关于音乐训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研究者认为音乐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发展。即音乐训练具有跨域迁移作用,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共享一些加工机制(Asaridou & McQueen,2013; Patel, 2008, 2014)。音乐训练的跨域迁移作用建立在音乐学习的多感知通道属性基础之上,长期的音乐训练使音乐家将与声音有关的动作表征与听觉表征联结得更精准,因而促进语言领域的认知加工(Lee & Noppeney, 2011)。那么在音乐训练所获得的经验对汉语母语儿童声调范畴感知是否存在影响?此外,音乐训练对儿童语音感知的影响是否与训练时间长短有关?

本研究以464-5岁的幼儿为被试,采用 2(组别:音乐组、控制组)×3 (测试类型:前、中、后测)的混合实验设计。

 

为了避免智力因素对音乐训练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参考 Degé Schwarzer (2011)的研究所有被试在开展前测前完成了智力测试(Weiß & Osterland, 1977)

实验程序

每次测试都包含辨认和区分两个任务,刺激音的播放通过 E-prime 2.0完成。每次测试都分两天开展,第一天完成辨认实验,大约5分钟;第二天完成区分实验。所有被试由于均未接受过拼音训练,实验采取图片选择的方式(2),被试辨认刺激音为一声时,按1键,选择左图(一辆小汽车在平路上行驶);被试辨认刺激音为二声时,按2键,选择右图(一辆小汽车在上坡路上行驶)

  

 

训练具体安排如下:(1)听音:听音乐并唱谱,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和快慢; (2)辩音:将注意力集中到音符的音高变化上; (3)演奏:配合背景音乐进行小钟琴演奏; (4)表演:提升演奏曲目难度及长度,无演奏任务的过渡段(每首曲目 10~15 秒左右),加入简单身体动作,使形式更活泼,表演更完整。

结果

 

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时两个组差异不显著,训练12个月时音乐组的边界宽度显著小于控制组。

 

数据显示,音乐训练对边界位置感知影响不大且无论是音乐组还是控制组被试三次测试时间边界位置都无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说明,音乐训练对范畴边界宽度缩小有显著效果,边界值越小,表明范畴化程度越高。

 代表范畴感知能力提升的边界宽度缩小值(定义为:训练 12 个月与训练前边界宽度的差值)与代表音乐音高感知能力增强的音阶模唱成绩提升量(定义为:训练12个月与训练6个月音阶模唱成绩的差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见图8,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567, p < 0.05)

最终研究得出,(1)音乐训练可提升4~5岁幼儿声调范畴感知能力,具体表现为训练12个月后,音乐组幼儿辨认范畴边界宽度缩小,范畴感知能力提高,支持了音乐学习的歌剧理论的观点,音乐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发展。(2)训练时间长短影响训练效果,12个月音乐训练能有效缩小幼儿辨认声调范畴边界宽度并提升范畴内刺激区分正确率,但训练 6个月时,该优势并不明显,证明对幼儿的音乐训练应是长期持续的,短期训练很难提高幼儿的音高精细化加工水平。

 

参考文献:

姚尧,陈晓湘.2020.音乐训练对4~5岁幼儿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心理学报,52(4),456-468.

 
联系我们:
地址: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实训楼
邮编:830017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