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成果推送(七):你可以骂我,但不能骂我娘
发布时间: 2020-06-28 浏览次数: 186

俗语有云打人不打脸,骂人不骂娘,揭人不揭短。在社会交往与人际互动中,与自我母亲相关的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通常会引发个体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情绪反应,但是负面信息如果指向一般他人,个体的感受就未必如此强烈。同样的负面信息,为什么指向母亲与指向他人会引发个体不同的感受?今天的研究为你揭晓答案。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在集体主义文化成长下的中国人其自我结构中包含有“母亲”成分,母亲在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与自我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者认为,有必要探讨这样两个问题: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参照加工语境是否影响面孔情绪知觉?如果母亲参照语境同样能够影响面孔情绪知觉,那么第三人称视角下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是否具有一致性?除了行为数据,研究还巧妙借助ERP数据证实了自己的结果。

研究采用3(参照:自我、母亲、他人)×3(效价:消极、中性、积极)和无参照条件作为基线的被试内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与他人参照和无参照相比,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语境中的中性面孔能引起更大的EPNLPP波幅,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参照语境同样影响个体对他人面孔情绪的知觉加工。此外,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语境中,个体对面孔情绪效价、唤醒度的评定分数,以及EPNLPP波幅的大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丁小斌, 王睿, 康铁君, & 刘建邑. (2019). 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面孔情绪知觉中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联系我们:
地址: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实训楼
邮编:830017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