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字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加工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2-25 浏览次数: 195

伊力扎提·麦麦提1 ,买合甫来提·坎吉 1 ,迪拉热·达吾提 2 ,古丽格娜·艾塔洪 3

1.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心智发展与学习

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632.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

3.新疆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研究中心,乌鲁木齐 830063

世界范围内,有5%-13%的学龄儿童即便具备正常的智力、接受同等的教育,其阅读水平仍不能达到与其他儿童同等的阅读水平。因此被诊断为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文中简称阅读障碍)。近些年有研究指出,阅读障碍言语层面的认知加工落后是视听等更为基本的感知觉加工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导致阅读障碍的根本原因。视知觉加工研究一般以非文字(图片、图形)和文字(真字、假字)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目的

采用同型判断视觉辨别任务,考察不同文字阅读障碍儿童在电子数、汉字、维吾尔文三种材料上的视知觉加工特点,为临床心理学家和学校教育者提供实践指导,更好地帮助阅读障碍儿童提升阅读能力。

研究对象

以同时学习表意文字汉字和拼音文字维吾尔文的维吾尔族儿童为对象,选取仅在汉字阅读上表现障碍的汉字单障碍儿童(文中简称汉单障组)、仅在维吾尔文阅读上表现障碍的维吾尔文单障碍儿童(文中简称维单障组)、两种文字上同时表现障碍的双障碍儿童(文中简称双障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同型判断视觉辨别任务分别针对电子数字、汉字、维吾尔文三种材料,采用4(被试类型:汉单障组、维单障组、双障组和对照组)×2(材料类型:真材料和假材料)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材料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同型判断视觉辨别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结果

正确率

电子数字材料上,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真材料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假材料的正确率;汉字材料上,材料类型主效应不显著,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维吾尔文材料上,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真材料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假材料的正确率;

反应时

电子数字材料上,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假材料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真材料;汉字材料上,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假汉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真汉字;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材料类型和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维吾尔文材料上,材料类型主效应显著,假材料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真材料。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文字类型和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加工落后可能具有不同文字的特异性。属于表意文字的中文阅读障碍可能存在更为一般性的视知觉加工落后,这种落后可能影响了文字识别过程。属于拼音文字的维吾尔文阅读障碍儿童不存在更为一般性的视知觉加工落后,可能存在语音加工落后。

参考文献:

伊力扎提·麦麦提, 买合甫来提·坎吉, 迪拉热·达吾提, & 古丽格娜·艾塔洪. (2020). 不同文字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加工特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3, 460-464, ISTIC PKU CSCD.


 
联系我们:
地址: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实训楼
邮编:830017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号